筒瓦(傳統(tǒng)建筑用瓦,多為陶土、琉璃等材質)的倉庫存儲環(huán)境對其質量穩(wěn)定性至關重要,需避免受潮、破損、風化等問題。筒瓦廠家通常從溫濕度控制、堆放規(guī)范、防損防護、環(huán)境清潔等方面管理倉庫,具體措施如下: 一、倉庫基礎環(huán)境要求 溫濕度控制 溫度:保持通風干燥,溫度建議控制在10℃-30℃,避免極端高溫(如陽光直射導致局部過熱)或低溫(尤其冬季防凍,陶土瓦遇凍易開裂)。 濕度:相對濕度需控制在40%-60%。濕度過高(>70%)易導致筒瓦表面返潮、發(fā)霉,甚至陶土內(nèi)部吸水膨脹開裂;濕度過低(<30%)可能使瓦體因干燥收縮出現(xiàn)細微裂紋(尤其琉璃瓦等釉面瓦)。 措施:倉庫安裝溫濕度計實時監(jiān)測,潮濕地區(qū)配備除濕機,干燥地區(qū)可適當用加濕器調節(jié);雨季加強通風,必要時使用防潮墊隔離地面潮氣。 清潔與防塵 倉庫地面需硬化(水泥或地磚),定期清掃(避免粉塵堆積),禁止存放油污、化學試劑等腐蝕性物質,防止污染瓦體或腐蝕陶土/釉面。 若存儲時間較長,可對筒瓦覆蓋防塵布(透氣材質,避免不透氣導致潮氣積聚)。 避光與防曬 避免陽光直射倉庫內(nèi)部,尤其是琉璃瓦等帶釉面的產(chǎn)品,長期暴曬可能導致釉色褪色、表面開裂。倉庫窗戶可加裝遮陽簾,或選擇封閉式倉庫。 二、堆放規(guī)范(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) 基礎鋪墊 地面需平整,先鋪設防潮墊(如塑料膜、木板),再用托盤或木架墊高(離地至少10-15cm),防止地面潮氣直接接觸筒瓦。 若倉庫地面不平整,需先找平,避免堆放后因受力不均導致瓦體擠壓斷裂。 堆疊方式 按規(guī)格分類堆放:不同尺寸、型號的筒瓦分開堆放,避免大小混雜導致受力不穩(wěn)。 控制堆疊高度:陶土瓦質地較脆,堆疊高度通常不超過1.5米(約10-15層,具體根據(jù)單瓦重量調整);琉璃瓦因釉面易磕碰,高度建議更低(不超過1米)。 層間緩沖:每層之間可墊紙板或軟木板,減少瓦體之間的摩擦和擠壓,尤其避免釉面直接接觸硬物。 立放與平放選擇:筒瓦呈弧形,平放時需確保底部受力均勻(可定制專用支架),部分廠家采用立放(瓦口朝外,傾斜角度30°-45°),減少壓力集中。 標識與通道 每堆筒瓦旁標注規(guī)格、生產(chǎn)日期、數(shù)量等信息,便于管理。 堆與堆之間預留至少80cm通道,方便搬運(避免叉車、手推車碰撞),同時利于通風。 三、防護與管理 防碰撞與擠壓 倉庫內(nèi)禁止劇烈作業(yè),搬運時輕拿輕放,使用叉車時需包裹叉齒,避免直接撞擊瓦堆。 堆疊頂部禁止放置重物,防止上層壓力過大導致底層瓦體破碎。 定期檢查 每周檢查溫濕度,雨季增加頻次;查看瓦體是否返潮、霉變,釉面是否脫落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及時轉移至干燥區(qū)域。 檢查堆疊是否松動,若有傾斜需立即整理,防止坍塌。 出庫管理 遵循“先進先出”原則,減少長期存儲導致的質量變化;出庫時輕搬輕放,避免運輸前的二次損壞。 通過以上措施,筒瓦廠家可有效減少存儲過程中的破損、受潮、風化等問題,保障產(chǎn)品質量穩(wěn)定性。不同材質(如陶土、琉璃、水泥)的筒瓦可能需微調細節(jié),例如水泥瓦需更注重防潮以避免返堿。